留坝位于秦岭以南,四季分明,气候宜人。服务中心作为留坝环山体景区的入口,坐落在留坝县城的一个山坳里,主要功能为景区配套接待咨询、公共卫生间、文创产品售卖、书吧,服务于景区的同时能作为周围村民的休憩场所,有着很强的开放性。
建筑设计将房子的基本要素拆分的很清晰,屋顶,结构,墙体,地面。使用空间分布在三片大屋顶之下,分别是接待公区、开放的公共空间、公共卫生间,三个功能既相互独立又发生关联,有机的组织在一起,大屋顶由预制化设计的胶合木结构屋架构建而成,不同的尺度,同一种设计逻辑和形制进行重复和演变,类似于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,在连续阵列的屋架中产生变化,设计研究了一榀标准屋架,然后将屋架进行阵列,根据空间尺度形成尺度变化,就形成了三个基础的木结构屋架空间体系。
材料的运用上主要选择了暖色的木头和灰色的水泥、石材,暖色主要出现在建筑的上半部分,灰色出现在建筑的下半部分。建筑主体结构材料使用小尺寸的花旗松胶合木,花旗松望板和红雪松木瓦组建成屋顶体系,都是暖色系材质。墙体和地面则使用灰色,竹模现浇混凝土墙体、水洗石台阶、老石板室外铺地、水磨石室内地面,形成比较相近的灰色基调。玻璃砖墙体带一点点冷灰色进行冷暖调和,材质关系既有相似性又有细微的变化,质感触感也有不同。同属于灰色系的还有铁艺栏杆窗户书架,共同构建了建筑给人的质感和温度。在此建筑中我们希望构建粗糙和细腻的对比,暖与灰的调和,轻和重的穿插,组成建筑最基本的材料感知。
建筑给人的感受是靠空间、光影、材质、体验等综合体现出来的,材质之间的碰撞,除了颜色光影,还有质感触觉。建造过程中竹模混凝土刚拆模的时候我是有点失落的,品质没有想象中好,但是也没急着让做修复,就放着边做边看,当木结构架起来,玻璃砖做好的时候,我再回看竹模混凝土的粗糙感觉得就没有问题了。毛石垒墙做完之后,竹模混凝土粗糙的感觉更好了,材料的层次反而体现出来了。当光影打在墙面上,这种水纹投影特别生动。细腻和粗犷是相对存在的,高密度的细腻会让人觉得不自在,太过粗糙没有细节又会觉得很简陋,这种度的把握和关系的控制非常重要,建筑师的个人感受也很关键,对现场做的每个决定都会影响建筑完成后的整体气质。
项目名称:留坝瓦窑沟多功能服务中心
项目地点: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瓦窑沟
项目业主:留坝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
施工负责:杨猛
建筑设计单位:尌林建筑设计事务所
主持建筑师:陈林、刘东英
规划景观设计单位:林野(上海意希欧景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)
参与设计师:王嘉欣、郭修辰、潘晨嫣、章慧怡(实习)
结构顾问: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
项目类型:公共服务接待配套
结构形式:木结构
设计时间:2021.3-2021.6
建造时间:2021.7-2022.7
建筑面积:380㎡
建筑材料:花旗松胶合木、竹模混凝土、毛石砌块、红雪松木瓦、玻璃砖、老石板、钢板、水洗石、水磨石
建筑摄影:赵奕龙、吴昂
视频拍摄:尌林建筑-丁诗颖